竹頭角木薑子
- 內容
竹頭角木薑子 Litsea akoensis Hayata var. chitouchiaoensis J.C. Liao【樟科 Fabaceae】
臺灣特有變種,為屏東木薑子(L. akoensis)的變種,又稱旗山木薑子;僅分布在臺灣西南部山區, IUCN稀有等級位列「LC」(無危)。常綠喬木且樹型高大,常作為景觀綠化樹種。
常綠喬木,樹高可達10~20公尺,樹皮光滑。單葉互生,葉形闊卵形,全緣葉,葉先端銳尖,葉革質,葉表沿中肋有茸毛,葉背被灰褐色柔毛。繖形花序,單性花,雌雄異株,簇生於葉腋,花黃綠色。果為核果,長橢圓形,果托深杯狀。
木薑子屬(Litsea)全球約有200種,北至日本、北美洲,南達紐西蘭、南美洲,在臺灣中、低海拔山區隨處可見。於本植物園區的樟科植物區可觀察到本變種;除此之外,在該區尚可找到長葉木薑子(L. acuminata)、小梗木薑子(L. hypophaea)與屏東木薑子等其它木薑子屬的成員。竹頭角木薑子與其承名變種屏東木薑子之間的主要區別,在於前者的葉片呈闊卵形至近圓形,先端圓銳形,且較大,長度約14~28 cm,寬度約10~18 cm;而後者的葉片為長橢圓形至倒卵形,先端較銳,且整體來說較小型,葉長約3.5~12 cm,寬度約3~7 cm。
葉部特徵 葉部特徵
花序特徵 果實特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