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思樹
- 內容
相思樹 Acacia confusa Merr.【豆科 Fabaceae】
臺灣原生種,原產於恆春半島,早年因薪柴之需而廣植,現今全臺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均可見,IUCN稀有等級位列「LC」(無危)。木材質地堅硬、生長快速、耐燒,又有煙不燻眼的特點,為優良的薪炭材之一;木理通直、耐衝擊,早期常作為枕木與坑木。
大喬木,樹高可達10~20公尺,樹皮灰白色,有縱向裂縫。小苗期的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,長大後真葉消失,由葉柄特化的鐮刀狀假葉取代。假葉互生,葉形鐮刀狀披針形,全緣葉,葉革質,葉兩面光滑無毛,平行脈。頭狀花序,花黃色,花期4~6月。果為莢果,長橢圓形,熟時呈黑褐色,種子扁圓形,果期為5~10月。
相思樹屬(Acacia)全球約有900種,分布於熱帶地區。本植物園區可觀察到相思樹屬成員僅有相思樹,在豆科植物區、民俗植物區與遊客中心附近等,都可發現他們的蹤跡。
葉部特徵 葉部特徵
花序特徵 花序特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