檳榔
- 學名:
- Areca catechu
- 中名:
- 檳榔
- 別名:
- 菁仔
- 分類:
- 被子植物(Angiospermae)
- 科名:
- 棕櫚科(ARECACEAE)
- 原產地:
- 原產馬來及菲律賓,普遍栽培於亞洲熱帶。
- 樹幹及枝條的描述:
- 通直小喬木;單幹,高可達15~20 m,徑達10~30 ㎝,節環顯著。
- 葉的描述:
- 羽狀複葉叢生幹頂,長1~2 m;小葉約38枚,長披針形,長30~70 ㎝,葉鞘圓筒形,長50~60 ㎝。
- 花的描述:
- 肉穗花序由葉鞘基部伸出,分歧成多枝穗狀,雄花多數,雄蕊6枚,雌花較雄花略大,著生於小梗基部。
- 用途說明:
- 檳榔甚早即引進中國,楊孚《異物誌》即有記載,謂「以扶留藤古賁灰并食,下氣,及宿食白蟲,消穀」。今臺灣中南部普遍栽培為特用植物之一,但久食能上癮,常食則有味覺減退,牙齒鬆動甚至導致口腔癌等副作用。
- 果實、種子描述:
- 核果橢圓形,長3~5 ㎝,平滑,帶黃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