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蘭樹
克蘭樹 Kleinhovia hospita L.【錦葵科 Malvaceae】
臺灣原生種,又稱「面頭粿」或「㮌頭果」,主要分布在臺灣南部低地山麓,尤以恆春半島居多,常見於次生林中,IUCN稀有等級位列「LC」(無危)。由於樹皮富含纖維,早年常作為繩索、麻袋和造紙的原料。木材質地較輕軟,可製作農俱、傢俱、漁網浮苓和刀鞘等。原住民傳統小米粽(阿粨、吉拿富)亦常以克蘭樹或假酸漿(Trichodesma calycosum Collett & Hemsl.)的葉片做為包覆材料。另外,克蘭樹也常是防風綠化及庭園樹的應用樹種之一。
中小喬木,樹幹通直,具多數分枝。單葉互生,葉卵形至心形,葉基深心形,葉全緣,紙質,表面黃綠色,背面淡綠色。頂生圓錐花序,花多數,粉紅至白色。果為蒴果,圓錐形,膜質膨脹,胞背五瓣裂,種子每室一或二枚,種子腎形黑褐色。
克蘭樹屬(Kleinhovia) 僅1種,分布於熱帶地區,在臺灣南部低海拔山區可見,以恆春半島最多。本屬在臺灣僅1屬1種,本植物園區可在民族植物區觀察到其身影。
葉部特徵 葉部特徵
花序特徵 花序特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