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筒樹
火筒樹 Leea guineensis G. Don【葡萄科Vitaceae】
本種為臺灣原生種,但也是橫跨亞非兩洲廣布的熱帶植物,模式產地為非洲的幾內亞(Guinea),舉凡加彭、馬達加斯加、印度、中南半島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菲律賓、新幾內亞、帛琉等地均可見其蹤跡。在臺主要分布在臺東和屏東低海拔的近海闊葉林、河谷及溪邊,IUCN稀有等級位列「LC」(無危)。葉序為3~4回羽狀複葉,花期為紅色花序,漿果果實呈鮮紅色,不僅花朵能吸引蝶類訪花,果實是鳥類食物,具有相當高的生態功能外,亦極具景觀觀賞及造景價值,常作為庭園樹。在民俗用途方面,多地應用為藥用植物。在臺灣,先民常將其去髓而呈中空管狀的樹枝作為吹灶火的火筒,故得名火筒樹;亦名番婆怨,原因係利用未完全乾燥的火筒枝吹灶火時,往往產生嗆眼薰天的煙霧,惹得原住民婦女埋怨之故。
常綠喬木,3~4回奇數羽狀複葉,小葉對生,葉橢圓形,葉緣鋸齒,葉革質,正反兩面光滑。聚繖花序,開粉色和黃色花,再轉為紅色,花期為5~8月。漿果扁球形,初時為紅色,熟時呈黑色,種子5~6顆,果期為7~12月。
火筒樹屬(Leea)全球約有35種,主要分布亞洲與非洲,少數產於澳洲。本植物園可於蘭嶼植物區和中央走道觀察到火筒樹、印度火筒樹(L. indica)和菲律賓火筒樹(L. philippinensis),三者的差異如下:
1. 1回羽狀複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菲律賓火筒樹
1. 2~4回羽狀複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2
2. 花紅色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火筒樹
2. 花綠白色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印度火筒樹
葉序特徵 葉序特徵 葉序特徵
花序特徵 花序特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