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桔
山桔 Glycosmis parviflora (Sims) Little 【芸香科Rutaceae】
又稱「石苓舅」,中國大陸稱之為「小花山小橘」。本種在臺灣過去常用的學名有Glycosmis citrifolia (Willd.) Lindl. (張慶恩於1977年首用,現已降為同物異名)及G. cochinchinensis (Lour.) Pierre (金平亮三1936年首用,後確認為錯誤鑑定),然依據何東輯(2019)的「臺灣產芸香科植物的訂正」一文,本種學名應訂正為G. parviflora,並與另一變種長果山桔(G. parviflora var. erythrocarpa)同存於臺灣。本種主要分布在臺灣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IUCN稀有等級位列「LC」(無危)。木材質地堅硬,可製作如刀柄等之小型器具;果實熟時粉紅色,能吸引鳥類與昆蟲食用。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樹高約5公尺,具多數枝條。單葉互生或3~5枚小葉的羽狀複葉,小葉長橢圓形,全緣葉,小葉先端銳尖,葉表面光滑無毛且具油腺點。腋生聚繖花序,花小型白色,雄蕊數10罕5枚且等長,花期為夏、秋季。果為漿果,卵形,熟時呈透明粉紅色,具一枚種子,果期為冬、春兩季。
石苓舅屬(Glycosmis)主要分布在亞洲及澳洲地區,在臺灣僅有1種,然該種含2變種,即承名變種山桔(G. parviflora var. parviflora)與長果山桔(G. parviflora var. erythrocarpa)。於本植物園區的民族植物區可觀察到山桔,其與長果山桔之區辨檢索如下所示:
1.雄蕊10枚約等長,果實為圓形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山桔
1.雄蕊10枚5長5短,果實為長橢圓形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長果山桔
葉部特徵 葉部特徵
花序特徵 花序特徵